民间工艺
冯骥才委员谈“信心”:中华传统文化是根本
作者:应妮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3-6 点击次数:
作为国务院参事中唯一的“作家参事”,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对当前经济危机,我们一直在呼吁要有信心;而五千年的优良传统文化,才是我们信心的根本。

    信心应该从哪里来?“首先从政府得力应对困难时的决策来看,最近温家宝总理在网上和民众的沟通显然是对全社会信心的一个提升。其次是社会信心,在困难面前,我们更应该注重扶危济贫,救助弱势群体。”

    “第三是文化信心。现在经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种形式之下尤其不能忽视文化长期发展的决策。我们过去已经有过对文化的忽略,急功近利的结果带来了文化的平面化和过分商业化,造成了无形但严重的损失,甚至造成了我们当代国家文化形象的缺失。”

    “在拉动经济过程中,国民精神建设要跟上,不能仅仅‘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让文化成为经济的工具,否则我们又要付出代价。而这样的代价,十年之后才会看到。”

    在他看来,现在的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一个瓶颈,尤其是古村落和古民居,“没有列入国家和省级遗产名录的,还比较原生态;列入名录之后就被当成摇钱树,随意添加、胡乱改造,这对文化遗产是解构性的破坏。”所以他带来《关于建议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要通过专家审定》的提案,“城市改造需要人文知识分子的参与。”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抢救的冯骥才表示,现在需要思考的不仅是如何将文化遗产保护进行到底,更需要从全局角度为中国的国家文化战略谋篇布局。

    冯骥才的“信心”话题,引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的赞同。他以亲身经历做注脚,“去年汶川在地震之后,我们舞蹈慰问小分队到重灾区什邡蓥华镇。刚开始表演的时候,观众的表情还很凝重,后来当我们带领大家一起跳羌族集体舞蹈沙朗舞时,他们就慢慢地放松了,开始笑了。这给我的感触特别深,他们的传统文化是最好的心理疗治。”

    冯骥才也表示,通过这次汶川大地震,大家发现中华传统文化流淌在国民血液中的优良基因突然爆发出来,让彼此更有信心,“五千年的优良传统文化,才是我们信心的根本”。 

艺术大家
李勇
1963年生于山东济南,1985
雷正民
大事年表   1949年毕业于
文怀沙
文怀沙,姓文名奫,字怀沙,以字行
刘大为
刘大为,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国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