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1656年前写就的《兰亭序》,已上演24届的中国兰亭书法节成了传统书法艺术与时代潮流的24大“节点”。那么,今年兰亭书法节又将端出一道怎样的“文化大餐”?
在不变的“曲水流觞”仪式之后,“兰亭讲坛、兰亭展览、兰亭收藏”将构成今年兰亭书法节的“三部曲”,意在挖掘兰亭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兰亭书法精神,实现兰亭的文化传承。
兰亭,探寻书法的艺术真相
公元2009年3月29日,农历三月初三。兰亭,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盛事。
晋圣仪式,曲水流觞,书艺交流……一年又一年,一道道古朴的仪式,一个个古雅的风景,会让人感觉时空倒错,不知今夕何夕。
兰亭右军祠内,作为本次节会重要活动的《中国兰亭书法节·浙江书坛42人展》,将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献上一场丰富多彩的“书法盛宴”。这其中既有浙江书坛后起之秀,又有中流砥柱的中坚力量,更有朱关田、王冬龄、沈定庵等众人敬仰的领军人物。
与往年不一样的是,已举办了24届的兰亭书法节,将首次开出一场别开生面的“兰亭讲坛”。“开坛第一讲,我们请来了浙江省书协副主席陈振濂,这位以书法理论见长的书法家,带来开坛之作《晋韵之美——关于王羲之书法真相的追溯与分析》,将为兰亭书法节增添不同寻常的一笔。今后,兰亭讲坛将成为景区里的一个经常性活动。”兰亭景区一位负责人说。
与高雅的“兰亭讲坛”不同,首届绍兴民间书画鉴宝活动将凸显书法节的普世性,意在让兰亭从传统的“雅文化”走向大众化,激发民间的参与热情。
此外,在绍兴鲁迅纪念馆将举行《明清扇面书法珍品展》,在兰亭书法学院将举行《绍兴市政协庆祝建国60周年暨全国政协成立60周年书画展》,在绍兴博物馆将举行《绍兴·淄博书法联展》。
兰亭书法博物馆馆长喻革良对今年的“兰亭讲坛”格外重视。“这次开坛之作,讨论中国书法史上的王羲之与二王书风以及晋人笔法,通过魏晋时期的书写方式、工具材料限制、经典解读流传习惯、政治体制的推波助澜、刻帖的审美引导、文字演进的意识与约束等等方面的分析与释读,试图揭示出两晋时期尤其是王羲之书法在风格审美与技术笔法上可能的形态;并以此来进一步逼近和揭示出作为历史概念的‘魏晋风度’、‘二王笔法’、‘晋韵之美’背后的真相。”
与陈振濂的开坛之作不谋而合的是,作为一名颇有建树的书法家,结缘兰亭20年的喻革良也把目光瞄向了书法背后不为人知的艺术真相。一系列学术文章脱颖而出,《书法的本质——线条的生命感》、《论历代帝王与王羲之书法》、《书画同源于线条》、《中国碑林考察报告》等数万字的学术作品,把书法艺术的触角伸向了历史的纵深处。
“寻找艺术的真相,确实很难,但如果找不到真相,我们永远不可能在艺术中得到真正的乐趣,我们将永远在艺术之门外徘徊,这是十分悲哀的。”
在艺术领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书法复兴时代寻找一种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这正是开办兰亭讲坛的主旨。
喻革良说,许多人错误地认为书法统统是今不如古,唐宋不如秦汉,明清不如唐宋,近代不如清代,所以梦想魏晋,力追唐宋,言必“明清以后不可学”。既然今不如古,一代不如一代,我们还有什么必要苦苦追求呢!这种今不如古的成见,非常盛行,大大地挫伤了人们的学书积极性,使人们一味地在故纸堆里寻寻觅觅,没有自己的思想与主见,如此,当然只能陈陈相因,真的一代不如一代了。 在学书方法上,我们有太多的陈腐观念。在书法之道上,到底有多少人在独立地思考?独立地探求?
在历史和现实中游走,在喻革良的眼中,书法讲究的是内蕴的力道,讲究的是毛笔提按的方法,着重的是纸张和毛笔磨擦的力度。 由此,他提出了一个独特的看法:“我认为书法和音乐是相通的。”
历来讨论书法的古籍,只有一句似和音乐有关,那就是“春蚕食叶声”。喻革良说:“优秀的书法家在运笔书写时,笔与纸面摩擦,就能发出犹如万千春蚕在啃食桑叶的声音,那种声音,和谐而又雄壮,让人心驰神往。蹩脚的书法匠,在毛笔与纸面接触时,发出的声音,是单一的、刺耳的,就好像以利器刮纸一样。”他戏称,我们常说艺术总是相通的,如果由他来担任书法比赛的评委,也许根本不必看参赛作品,只需要在比赛时静心聆听,便能分出高下优劣了。
在书法发展的历史上,有两次大冲击是众所周知的。第一次是毛笔为硬笔所取代,第二次是方块字电脑化。毛笔在现代社会里已失去了实用的价值。然而,喻革良却不因此而感到悲观。他指出,在书法已经提升为艺术的当今世界,只要有关方面能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激发起人们学习书法的兴趣、感情和欲望,书法便永远是一门不死的艺术。
“能独立地思考、辨析、质问,就离了解艺术的真相越来越近了,当你用比较客观的审美标准重新审视古代名家与当代名家作品的时候,你会发现真相越来越明了。”喻革良认为。
从单纯的书艺交流,到对书法的学术探讨,这是兰亭书法节越来越走向成熟的一大标志,也是“兰亭”对于传统书法文化的自觉担当。
白砥和他的现代书法
白砥现象,思考现代书法
低调、谦和,走近白砥的世界,也就是走近了他的书法人生。
杭州,梅花三胜公寓,白砥书法工作室。
墙上一个一米见方的镜框里,白色宣纸上一个巨大的“肇”字,似画非画,似字非字,犹如西方抽象大师的作品,又保留着书法传统的线条,在重新解构汉字结构的基础上,把空间布置得虚实相间、疏密有致、刚柔相济……
作为现代书法阵营中风头甚健的领军人物,这一幅现代书法代表作,这一位45岁的绍兴人,使中国的现代书法风生水起,也引发了中国书法界的”白砥现象“。
对于延续25届的兰亭书法节,如今已是中国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的白砥十分看重,在兰亭书法节42人作品选中,白砥的作品引人注目,“一览众山小”五个古茂、拙朴的大字既保持着东方传统书写的线条,又融合西方绘画艺术中的空间摆布。
从绍兴乡间走出,成为中国第一代书法博士生,有专家认为,在当代书坛,白砥是一个较独特的现象。这既表现在他处世个性的孤迥,也表现在他创作上的味古方面。白砥在书法创新和书法理论上颇有建树,成为专家眼中公认的思想型书家。
白砥对书法的理解,并不停留在“把字写好看”这点上。他认为书法并不是仅此而已,它承载的是中国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体悟和理解,是一门载“道”的艺术。白砥对书法和现代的关系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古人和今人都言书法创新,但书法的本质不会变。书法的“传统”和“现代”,决不是矛盾对立的,它是一条河流,不同河段或平缓、或汹涌,只有水源充沛,河道通畅,才不至于使它走向干涸、走向死亡。
“只有把传统的书法艺术精髓融会贯通,才能在现代书法艺术创新中走得更远,事实上,现代书法正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开始起跳的。”
事实上,白砥骨子里还是一个有着强烈古典情结的人,白砥书法整体上大抵不出碑学范围,他意在碑学一脉拓化入古,这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当代书法思潮影响所致,但在这一前提下,白砥也有着他独特的碑学言路。他上溯钟繇、陆机、颜真卿,下逮何绍基、沈曾植、徐生翁,约略说,钟繇、陆机《平复帖》、颜真卿、徐生翁对他的影响最大。而上述诸家都可以纳入一个广议碑学的范畴。另外可以说明这一点的是,他尤重金石气,笔法上追古拙,追碑榜之气,追气魄的雄肆宏大,乃至拙野,这反映出书家心性高迈的一面。
白砥早期示人的书法面目为《平复帖》风格,继学乡贤徐生翁。而其堆石砌木般的搭接式笔法更是奠定了白砥的基本笔法语汇,他的独特笔法,加以学院化的拓化,一时影响很大,不少青年书家受其影响。
白砥在笔法上求古拙、求碑榜之力,在根底上求金石气,而他追求碑风的阔大宏硕,字势结构的挪移,章法上的大开大合,乃至装饰意趣都体现出他在碑学上的现代空间探索。这使白砥的碑学趣味、图式超乎寻常,而具有一种陌生化的美感。
对于兰亭,对于王羲之,白砥说,王羲之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作品的美不胜收,更在于他在书史上起的承古开新的作用,他将毛笔提按顿挫的功能发挥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使线条和空间的表现领地大大拓展,倘使我们今天在研究王羲之时忽略了这一点,而仅仅以其笔法为着眼点,实在是丧失了王氏真正激励后人的本质精神——艺术贵在创造,犹如科学贵在发明一样,失却书法的创造力,也就失去书法向前发展的生命力。
“绍兴书法家多有好奇敏感之士。”一代书家沙孟海如是说,作为沙孟海的关门弟子, 在众人眼中,作为绍兴书家的白砥,确实是位“好奇敏感之士”。白砥具备足够的资质,敏于史,不断师法古人,或明清流派,或魏晋碑刻,不拘一格,吸取养分,进以巩固已经相当结实的基础。他又敏于己,不断探寻自己的路,以开新风。正因为此,他才在当代书家中崭露头角,成为佼佼者之一。
书法“奥斯卡”,何日花落兰亭?
2009年3月15日,河南平顶山市传来一条消息: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将由河南省书协和平顶山市政府共同承办,评选活动将于下月初启动,展出时间拟定于今年秋季。
这一条并不显眼的消息,打破了浙江书坛的宁静,也给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兰亭书法节的绍兴书法界出了一道难题:中国书法兰亭奖能否花落绍兴?
中国书法兰亭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的中国书法界的最高奖,由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共同主办的全国性书法专业奖,这个被誉为书法艺术的奥斯卡奖的兰亭奖,包括艺术奖、理论奖、教育奖、编辑出版奖和终身成就奖。
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2002年在山东青岛举办,启功获中国书法兰亭终身成就奖;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于2006年在安徽合肥举行,王学仲、李铎、沈鹏、欧阳中石等4位书坛艺术家荣获终身成就奖。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绍兴书坛人才辈出,绍兴书法在全国书坛独树一帜,如果把兰亭奖的颁奖活动安排在原汁原味的书法圣地兰亭,无论是对兰亭还是书法都是一件相得益彰的美事。”
浙江书协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每次兰亭奖的申办都充满着悬念。在申办第三届兰亭奖的主办权时,浙江书协与宁波市也加入争办之列,但最后还是花落平顶山。
如果说当年曲水流觞旁的文人雅士聚会曾经代表着中国魏晋时代的文化精髓,那么,已经走过四分之一世纪的兰亭书法节,又应该如何演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象征?
有识之士认为:绍兴是书法之乡,书法氛围浓厚,延续25年的兰亭书法节需要站在更高的起点,毫无疑问应拥有更大的知名度,兰亭奖花落绍兴,将会让兰亭成为实至名归的中国书法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