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书坛画苑:涂鸦赘言
作者: 来源:甘肃日报 发布时间:2010-12-24 点击次数:
      我书法涂鸦已逾四十多个春秋,从实践中品味到,书法学习必须首先要重学养和重品格。就是说作为书法爱好者和创作者,必须博览群书而厚积薄发。一方面要对中国书法史、历史、哲学、文字学、文学、美学等知识进行广泛涉猎,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以此来充实学习书法的“养分”;另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增长才干和见识,历练个人意志和品质,为学习书法走向高层次打下基础。

  第二,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雄厚的实力。这是书法创作最基本的要素,离开了它则书法创作无从谈起。同时,创作书法作品,必须要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和激情,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在具体实施创作过程中,既要遵循古法,又要敢于突破教条;避免墨守成规,死搬硬套,不做古人的翻版,更不可克隆今人,要在讲求自己的艺术个性和风格上寻找突破口。


  第三,要有开阔的眼界和广泛的学识。书法创作与学习书法不一样,学习书法你可以学一种范本或多种范本,以达到锻炼与提高的目的。因而,你只要学会或临像就行,不管形似或神似都可以;而书法创作则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它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审美通过书法作品的方式来实现你对书法艺术的创作,因此决不能仅局限于或者满足于简单地写某某体或某种帖,而是在某种字体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创意,要把与古人对话后的收获在自己的创作中表现出来。所以,书法创作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这就是说,一方面对古代碑帖要多看、多读、多写,多占有资料,多学习借鉴,从古人身上汲取营养;另一方面要多看展览作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尽量多地了解当代书法的动态和信息,掌握现代人的书法观念和潮流,但也要避免盲目追求时尚,迎合时风。


  第四,要有一个好的创作心态。要把自己的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精力高度集中,心无旁骛。好的创作心态,必须得一“静”字。静是一种审美境界,唯静才能致远,唯静才能深入。这种静的境界,沛乎行间而不在于一点一画,是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感受。被庄子谓为道的境界:心静、心斋、坐忘。这种心境,也是书法创作最需要的。书家创作,宜静思后虑,化万物之灵气至笔端,达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地步,小楷创作尤其要这样。在如今,谦谦君子多不合适宜,逐名争利成为一时潮流,最难做到的是耐得住寂寞。清静之余爬格子、写文章、临小楷,其乐陶陶,其意绵绵,悠然自得,岂不快哉。


  第五,要在线条的优美上下番苦工夫。中国书法艺术的表达力、感染力在于线条,线条中所表现的方与圆、刚与柔、纵与敛、缓与疾、浓与淡等轨迹无一不是作者在运笔过程中使用提按、转折等动作去实现。若干线条聚拢在一起,构成作品,作品是否感染人,关键是线条。作者要冷暖自知,决不能孤芳自赏,更不能沾沾自喜。本人在涂鸦的实践中感悟到,线条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生命线,线条力度是中国书法艺术表现的灵魂。常读古贤狂草,临其帖,与“古人对话”,无不被其精美的线条与线条中所涵养的力度感动。这方面,怀素不乏变革创新之处,黄庭坚不乏精彩感人之处,王铎不乏胆识过人之处,毛泽东不乏师古超越之处。要使作品的线条美、丰富、有力度,做到刚柔相济,必须多秉烛,多耐力,常读帖;羡临帖,敏领悟,睿贯通,此其一也;或余暇染翰,焚膏继晷,寸阴是竞,勤奋又加,日积月累,点滴发挥,此其二也。舍此孰无它途!此外,线条的用笔、运笔中涉及到提按、转折、方圆诸法,古圣贤在论述中对此奉为金针,未予度人,只能意会,难以言传。我辈只有通过实践,方能领悟,逐步掌握,且不可求速成,更不能一味追求创新,急于树立自家风格而“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总之,一个成功的书法家,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历练过程,更需要一个“穷而后工”和“学而后工”的修养过程。

艺术大家
李勇
1963年生于山东济南,1985
雷正民
大事年表   1949年毕业于
文怀沙
文怀沙,姓文名奫,字怀沙,以字行
刘大为
刘大为,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国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