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华文女性文学异军突起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0-26 点击次数:
 新时期以来,大量海外华人学者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成果被传渡到中国大陆,这些学者的研究以新颖的理论观点、独特的学术思路开阔了大陆学界的视域,拓展了研究境界,为文学史叙述观念和方式的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推力,从而构成一波"海外学者冲击波"。  --唐金海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中山网讯 “正是中西方文化在海外华人精神深处交汇而塑成的复合形态,才使得他们成为了学术个性和人格特质上充满了复杂性的独特的一群,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社会学的价值,华侨文学都是现当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近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唐金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侨文学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再远也走不出故乡中国传统元素难以泯灭
    谈起华侨文学的特点,唐金海认为,在海外中华文化传统稀薄的境遇下,这一传统仍然具有延续的生机和潜在的影响力,对几代海外华人学者的精神气质和学术理念产生强大的影响。通过多种方式,或者在其精神视景中投下深刻影痕,或者为其身份认知提供有力的支持,或者为其想象史学提供某种场域,经由这些海外华人学者,中华文化传统在西方也显示了延续的生机和多重的影响力。
    再远也走不出故乡,这是一句海外人广为流传的话,却也代表着一种精神诉求,唐金海说由于华侨文学多数为汉语写作,汉语的思维习惯,以及中国的传统价值在作品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就算有些新一代作家已经开始了英文写作,但是明显看得出,他们的英文作品难以与中文相媲美。
    ■异域的光束照亮故乡“回望”冷眼看中国
    新时期以来,大量海外华人学者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成果被传渡到中国大陆,这些学者的研究以新颖的理论观点、独特的学术思路开阔了大陆学界的视域,拓展了研究境界,为文学史叙述观念和方式的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推力,从而构成一波 “海外学者冲击波”。
    唐金海认为,这种“冲击波”不仅体现在文学的创作,还有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
    一部80年代在中国大陆出版的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让其“大历史”观闻名遐迩。“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的研究写作方式,在国内学术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时间黄仁宇的历史研究法甚为风行。历史尚且如此,作为最敏感的文学就更不胜枚举。唐金海特别提到美国著名华人学者夏志清,1961年,他以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系统阐发了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观点。不同于当时大陆流行的革命化政治化的文学史叙述,夏志清主张“以作品的文学价值”为批评的原则和标准,致力于从审美的文学的角度来评估作品,发掘了当时被埋没的作家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等人,编织出一条主流以外的文学史脉络,有意颠覆以“五四——左翼”为正统的革命化文学史叙述。“夏志清推崇文学性的理念和自成体系的文学史叙述,代表着一种独特的介入历史的眼光和话语方式,他对作品的独到品读中显示出来的文学观念和美学趣味、思维向度和人生意识强烈体现出一种‘西方化’的品质”,唐金海说,这种品质也给大陆学界带来一股清新的风。
    ■一抹柔美温暖的色彩海外华文女性文学异军突起
    无论是张翎、虹影、严歌苓的长篇创作,还是周励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系列作品,读者惊喜地发现,在华文文学中,女性作家的比例正在逐渐提升。而她们的作品也凭借着细腻的叙事,饱满的人物形象,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唐金海认为,身份问题成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这在海外华人女作家的创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漂泊海外的经历使她们对身份有着更多的感受和思考,为融入居住国主流社会,她们徘徊在中西文化边缘,记录着身份转变过程中艰难的心路历程。与此同时,女作家的创作在脱离了一些精神束缚而独立之时,在混合了沉郁、忧伤的女性文本中,更多地探讨了人物生命力的构成,从而具有文学与美学的意义。

艺术大家
李勇
1963年生于山东济南,1985
雷正民
大事年表   1949年毕业于
文怀沙
文怀沙,姓文名奫,字怀沙,以字行
刘大为
刘大为,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国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