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怎样看待今天的基础教育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9-3-29 点击次数:


  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多措并举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同时,更多的引发人们对今天我国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人们不禁发问: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
  刘长铭,湖南湘潭人,现任北京四中校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对外交流协会理事。1976年起从事教育工作。1987年起在北京四中任教,先后任物理教师、教研组长、教学处主任、副校长、校长。曾担任区兼职教研员,编写了大量的资料和开设教研讲座;曾担任培训物理竞赛选手的工作,辅导的学生中多人获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牌,数十名学生在全国和北京市物理竞赛中获奖。发表的文章有《从单摆的教学谈中美科学教育价值观的差异》、《充分认识中学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科学的任务与中学物理教学》等,主持多项国家级、市级教育科研课题。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本报记者就社会关注的中学文理分科、学生素质培养、减轻学生负担等问题,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
  “人才培养模式不应该是单一的”
  记者:对于现在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中学到底该不该文理分科的争论,您持何种观点?
  刘长铭:其实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学文理分不分科并不重要,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应该是单一的。应该允许既有学习很多门功课、喜欢掌握广博知识的孩子,也有只喜欢学习某些科目、具有偏才的孩子。应该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和发展。
  现在人们在讨论是否应该文理分科的时候,无论是主张分还是不分的人,往往都会举出很多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反对文理分科的人往往主张,人才的培养需要文理兼学、全面发展。他们常常会提到杨振宁、爱因斯坦等大师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杨先生是大科学家,兼通文理、学贯中西,他曾说,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是哲学――牛顿也有大致的研究经历,所以他认为文理是相通的,不可偏废,这话一点儿没错。爱因斯坦更是大科学家,精通音乐,尤其喜欢巴赫的作品,他不止一次地肯定过音乐艺术对其科学研究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千真万确的。类似的例子当然还能举出很多。
  而主张文理分科的人,则常常提到一个观点,就是人的成长和选拔要不拘一格,并举出钱钟书、吴晗、陈景润、狄拉克等例子。据说钱钟书、吴晗等大文豪当年上学时的理科成绩都惨不忍睹。而诺贝尔奖得主,相对论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大物理学家狄拉克,据说对文学、艺术甚至哲学一概无大兴趣。还有我们熟悉的数学家陈景润,他曾在四中当过老师,因为不善言辞,据说讲课很不成功,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我想,我们每个人在日常交往中都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并不十分全面,并不多才多艺,但他们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都很擅长,甚至是专家,他们也都生活得很好。
  但是,我必须指出的是,个案都不足以说明有什么规律性,个案只能说明存在着可能性,往往不能说明必然的规律。
  “大师都不是学校直接培养出来的”
  记者:那您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该如何考虑,才最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呢?
  刘长铭:如果说文理科是基础,那么我认为,学校的体育、艺术等课程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基础。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人格的健全、道德理想的树立,我认为这些才是学校教育中更重要的部分。但是很遗憾,我认为,现在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对这些内容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我们今天让学生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内容,牺牲了学生们的健康,牺牲了学生们的睡眠,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这是多年来我们试图解决但始终没有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通过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独立的人格,具有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不断进取的毅力,对事物保持高度敏感的眼光的人。我觉得,这些都是学校教育要完成的任务。至于除此之外,学生们到底在学校学到了多少具体的知识,我认为,并不是特别重要。
  学生永远不可能在学校教育阶段学习到他一辈子要用的所有东西。绝大部分的东西是要到他们后来的工作中去学习的。我们过去总希望学生们能在学校中完成知识的储备,等到走到社会上就可以马上工作。这种理念已经远远落后了,我们现在提倡要终身学习。因为,我们今天无法预料学生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到底需要何种知识,甚至我们都不知道几年以后又有哪些新型的行业产生。面对新的职业,需要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可以说,在实践中生活中不断学习,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认为,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现在大家往往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大师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而实际上,像爱因斯坦、达芬奇、杨振宁这样的大师,都不是学校直接培养出来的。当然他们的发展与学校的教育有关,但他们能发展得如此全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那是他们一生不断追求、不断学习、不断努力的结果。如果我们希望学生们一走出学校即成为大师,像大师那样全面、博学,而要求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的有限十几年中就具备大师的知识结构,那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把学生们累死。事实上,爱因斯坦、达芬奇、杨振宁他们后来能够成功,所需要的很多东西都是他们自己后来学习获得的。
艺术大家
李勇
1963年生于山东济南,1985
雷正民
大事年表   1949年毕业于
文怀沙
文怀沙,姓文名奫,字怀沙,以字行
刘大为
刘大为,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国画院